非煤矿山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基地,其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里,非煤矿山领域仍时有重大事故发生,其中不少与职业危害相关。例如,尘肺病、矽肺病等职业病的发病率在矿山企业中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矿工的生命健康。这些悲剧的发生,不仅揭示了矿山企业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薄弱环节,也提醒着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矿工的安全与健康。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西沟矿“8·16”重大火灾事故:事故原因为矿工在井下违规使用电焊引发火灾,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管理、员工安全教育和防火措施方面的缺失。
安徽省池州市亚华采石场“3·19”较大放炮事故:由于违规放炮作业导致矿石飞溅,造成人员伤亡。这起事故强调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放炮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海洋石油某生产平台井下作业中高空落物致人死亡安全警示片:该片展示了一起因高空落物引发的致命事故,强调了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个人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河北省邢台县尚汪庄石膏矿区“11·6”特别重大坍塌事故:事故原因是违规开采和支护不当导致矿区坍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该事故警示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加强矿区支护和安全管理。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老金厂金矿股份有限公司“1·14”重大火灾事故:事故起因为矿工在井下违规使用火柴点燃塑料袋取暖引发火灾。此次事故再次突显了矿山企业在安全教育、防火管理和应急救援方面的不足。
云南省东川金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落雪铜矿“4·25”较大中毒窒息事故:事故原因是矿工在井下违规进入通风不畅区域导致中毒窒息。这起事故强调了矿山企业必须落实通风安全措施和加强员工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非煤矿山企业应综合运用工程防护和个体防护手段,以减轻或消除职业危害。具体到粉尘防治,应采用湿式作业、通风除尘、喷雾洒水等工程措施,并为矿工配备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对于放射性物质,需要加强辐射源的屏蔽和个人防护,确保作业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针对化学物质中毒,应识别和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如硫化氢、氮氧化物等,通过改善通风、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来预防中毒事件。高温作业环境下,需采取降温措施,如增加通风、提供清凉饮料等,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以避免中暑。噪声与振动的控制则可通过使用低噪声设备、隔声装置和减振垫等方法实现,同时为矿工提供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
通过这些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减少职业危害对矿工健康的影响,提升矿山作业的安全性。
在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时,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置是减少伤亡的关键。对于中毒窒息事故,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和自救器,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进行急救,同时确保现场通风畅通。坍塌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划定危险区域,组织人员疏散,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搜救被埋人员的工作。
针对冒顶片帮事故,首先要加固冒顶区域的支架,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然后通过呼喊、敲打等方式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尽快解救。透水事故发生时,需迅速查明水源和水势,切断灾区电源,确保排水设备正常运行,并防止有害气体积聚造成二次危害。正确执行这些应急处置措施,有助于提高事故救援的成功率和矿工的生存率。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危害防治的重要环节。企业应依法对矿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同时,矿山企业必须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在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